2025年01月19日
微信

信仰反思|耶稣考虑的是上帝的意思,那么你呢?

作者: 李道南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1年08月31日 09:23 |
播放

一位在贫困山区支医的医生,在被媒体采访时问道:“你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”,本来以为他的回答会是,最需要的是钱,是修路,是建一所综合的医院,是一些高级的医疗设备。但出乎意料的是,他回答说,他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充电的手电筒。被问及原因的时候,他说,晚上出诊,山路崎岖,尤其是下雨,根本看不到路,有了一个手电筒,就可以安全快捷地到达村民家里。

得到很多钱,这些钱不能让村民的身体不生病,这些钱也无法医治已经生病的村民,因为钱只是一堆钞票;修一条山路固然方便出诊,但那需要很长的时间,这段时间村民的疾病并不会等待;同样建立医院和大型医疗设备,也是不能解燃眉之急,因为他不能背着一台CT机器在山里走。显然,对于这个医生,当下最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个手电筒。因为村民生病之后,医生及时赶到,才是生病村民最需要的。

我们帮助别人,有时候只是考虑自己的意思,我以为对方需要这样的帮助,却不曾问过需要帮助者真正需要什么。在信仰路上,我们有时候也会如此,我们更多的思考的是我们要怎样做,而很少思考上帝要我们怎样做,我们很多时候想的是我们做什么,而不是上帝想什么。

那时,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同她两个儿子上前来拜耶稣,求他一件事。耶稣说:“你要什么呢?”她说:“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国里,一个坐在你右边,一个坐在你左边。”耶稣回答说:“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;我将要喝的杯,你们能喝吗?”他们说:“我们能。”耶稣说:“我所喝的杯,你们必要喝;只是坐在我的左右,不是我可以赐的,乃是我父为谁预备的,就赐给谁。”(太20:20-23)

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同她两个儿子在耶稣面前,不是考虑耶稣的福音,耶稣的意思,而是考虑自己的意愿——在耶稣革命成功之后,分享耶稣国家的权力。然而,这不单单是母亲的意思,也是两个儿子的意思,因此当耶稣问及他们能否承担耶稣将要喝的杯时,他们马上回答“能!”面对如此忠诚的信徒,耶稣完全可以爽快的答应,开出符合他们两个心愿的政治回报。与西庇太两个儿子不同的是,耶稣虽然是道成肉身,但他并没有考虑自己的意思。耶稣考虑的依然是上帝的意思,上帝让谁坐谁才可以坐。

在被钉十字架前,耶稣到客西马尼园祷告,他说:“阿爸!父啊!在你凡事都能;求你将这杯撤去。然而,不要从我的意思,只要从你的意思。(可14:36)”耶稣作为人来说,具备人的本性,因此,他不愿喝这杯,不愿钉十字架,因为没有人愿意去受苦。但是耶稣却拒绝了自己的想法,而去回应上帝的意念。耶稣完全可以逃避,可以逃跑,因为他已经知道有人出卖他,自己将受到怎样的痛苦,但是他没有那么做,而是按照上帝的计划,完成了人生最后的历程。

信仰路上,我们跟随耶稣的过程中,本来就是一个拉锯战,在我们面前不是我们一个人,也不是一条路,而是有很多条路,但通向上帝的路却只有一条。正如耶稣所说那样:“你们要努力进窄门。我告诉你们,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,却是不能。及至家主起来关了门,你们站在外面叩门,说:‘主啊,给我们开门!’他就回答说:‘我不认识你们,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!’那时,你们要说:‘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,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。’他要说:‘我告诉你们,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。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,离开我去吧!’(路13:24-27 )”只有走那一条路,上帝才认识我们。

我们经常看到,教会去麻风病院探访,有些教会是真的去,真的把上帝的恩典通过他们的行动临到那里;但也有一些教会,去只是为了社会的名望。他们并不是真的去麻风病院服务,而是去拍照片,照片拍好之后他们就离开了。这些照片被放在教会入门处最显眼的地方。  

显然,他们去麻风病院不是为了福音传播到那里,他们把照片放在最显眼的地方,也不是让人看到上帝的恩典,他们这么做所考虑的都是自己的意思,为自己披上一件福音和恩典的外衣,为自己插一杆爱心的大旗。耶稣给与我们的彼此相爱的命令,也变成了一场表演。

我们进教会参加聚会,我们参加祷告,我们觉得我们遵守了基督教的信仰规范,这样我们就觉得我们会得到上帝的救赎了。因此,在我们的观念中,上帝救赎我们的理由是由我们遵守基督教规范而确定的。然而,耶稣从来没有说过,我们得救是因为遵守了宗教规范。当年法利赛人就是这么干的。

耶稣认为:
“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,就真是我的门徒。(约8:31)”
“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,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。(约13:35)”
“你们多结果子,我父就因此得荣耀,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。 (约15:8)”

成为耶稣的门徒,内在标准是遵守耶稣的道,外在标准是彼此相爱,不是遵守任何的律法和宗教礼仪规范。

怎么才是遵守耶稣的道,显然是按照耶稣的道来行事为人,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。

在信仰路上,我们究竟是体贴了谁的意思,这关系着我们最终进入哪里,是永生的大门,还是魔鬼的大门。因此,我们“总要警醒祷告,免得入了迷惑。你们心灵固然愿意,肉体却软弱了。 (太26:41)”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